序号 |
學号 |
姓名 |
專業 |
答辯題目題目 |
答辯時間 |
答辯地點 |
所在答辯小組 |
所在團隊 |
備注 |
1 |
19095135210005 |
何豔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SlBEL11影響番茄果實成熟與類胡蘿蔔素積累的功能研究 |
2022年5月29日8:30 |
5-220 |
第1組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2 |
19083200210016 |
朱毅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采後番木瓜異常冷害行為與呼吸途徑關系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3 |
19095135210013 |
聶煜冬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黑胡椒精油納米乳制備及其抑制芒果采後炭疽病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4 |
19095135210021 |
袁榕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硫化氫延緩采後香蕉果實軟化及其機制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5 |
19085231210009 |
成梓瑜 |
食品工程 |
廣譜拮抗菌N-1抑制采後蓮霧果實軟腐病和維持果實貯藏品質的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6 |
19085231210016 |
蔣澤橙 |
食品工程 |
廣譜拮抗菌N-1抑制采後芒果炭疽病的生理及分子機制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7 |
19085231210029 |
湯月 |
食品工程 |
複合菌株抑制采後荔枝霜疫黴病的生理及分子機理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8 |
19095135210016 |
蘇乾洪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基于金屬多酚網絡的抗原和綠原酸遞送系統用于癌症免疫治療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9 |
19085231210010 |
段文慧 |
食品工程 |
Sly-miR167a調控番茄果實采後衰老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0 |
19085231210032 |
田霁昕 |
食品工程 |
Sly-miR172a調控番茄果實采後衰老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1 |
19085231210045 |
張林 |
食品工程 |
香蕉果實冷害控制技術及機制研究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2 |
19083200210010 |
韋東伶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褪黑素處理對紅毛丹果實采後褐變及相關生理代謝的影響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3 |
19085231210020 |
林秀穎 |
食品工程 |
植物乳杆菌 ATCC 14917 中 tRNA 修飾的鑒定——基于高分辨質譜技術的 方法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4 |
19085231210027 |
孫穎 |
食品工程 |
物理方法協同白藜蘆醇改性香蕉澱粉及其性質 |
采後生理與技術團隊 |
|
15 |
19085231210035 |
王棟 |
食品工程 |
采後芒果膠孢炭疽病菌應答菌絲機械損傷産生無性分生孢子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16 |
19083200210013 |
張靜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龍眼多糖的益生作用及其産物激活巨噬細胞和DC細胞作用的研究 |
2022年5月29日8:30 |
5-221 |
第2組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17 |
18085231210023 |
王琦琦 |
食品工程 |
鞣花酸及其産物尿石素的生物可及性與代謝産物分析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18 |
19085231210005 |
柴娟 |
食品工程 |
不同幹燥方式諾麗多酚的組成及其對腸道菌群影響的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19 |
19085231210007 |
陳寶英 |
食品工程 |
模拟消化對灰樹花多糖結構及其激活巨噬細胞和DC細胞的作用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0 |
19085231210015 |
江煥淵 |
食品工程 |
細菌纖維素高效合成發酵體系的構建及其機理初探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1 |
19095135210003 |
陳敏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一個駒形杆菌屬新種的BC産量發酵培養條件優化及其基因組特征初探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2 |
19095135210007 |
李家欣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基于混菌共培養生産方式的細菌纖維素發酵過程中膜内外菌相差異發現及分析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3 |
19095135210011 |
馬澤威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細菌纖維素基Pickering乳液制備及其在椰漿乳化穩定中的應用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4 |
19085231210028 |
湯凱 |
食品工程 |
海南黑山羊腸道細菌群落組成及腸源乳酸菌益生特性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5 |
19085231210042 |
楊天澍 |
食品工程 |
海南黑山羊胃腸道乳酸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特性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6 |
19083200210006 |
馬臣臣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低聚半乳糖促進植物乳植杆菌發揮益生功效的機制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7 |
19083200210014 |
張增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海南發酵食品中益生乳酸菌的篩選及其減除重金屬鉛危害作用機制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8 |
19085231210034 |
汪媛媛 |
食品工程 |
基于腸道微生物組的結直腸癌生物标記物篩選及益生菌對其拮抗作用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29 |
19085231210047 |
朱夢飛 |
食品工程 |
脫脂椰子酸奶與椰子油微膠囊的工藝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30 |
19085231210039 |
魏賀贇 |
食品工程 |
磁場輔助凍結對羅非魚片品質變化的研究 |
2022年5月29日8:30 |
5-222 |
第3組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1 |
19085231210021 |
馬婷婷 |
食品工程 |
發酵膠原蛋白肽-菠蘿蜜汁對免疫抑制小鼠的調節作用及機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2 |
19085231210036 |
王莞婷 |
食品工程 |
玉足海參多糖的結構解析及其對糖尿病腎髒疾病的緩解作用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3 |
19085231210037 |
王會博 |
食品工程 |
羅非魚肌原纖維蛋白微膠囊制備及性質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4 |
19083200210001 |
賀思喆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糖基化羅非魚皮膠原蛋白肽改善骨代謝的作用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5 |
19095135210004 |
甘瑞卿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羅非魚副産物蛋白酶解物的風味改良及風味基料的制備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6 |
19095135210009 |
劉師郭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羅非魚蛋白酶解發酵液的風味物質特征解析與其抗氧化功能評價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7 |
19085231210012 |
何丹 |
食品工程 |
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魚糜制品的制備及質構形成機理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8 |
19085231210014 |
吉君 |
食品工程 |
羅非魚魚頭蛋白肽和核桃蛋白肽協同改善小鼠認知障礙的作用及其機理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39 |
19085231210044 |
餘慧 |
食品工程 |
低分子量羅非魚魚頭硫酸軟骨素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機理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40 |
19085231210048 |
朱玉傑 |
食品工程 |
羅非魚魚頭脂質改善大鼠骨質疏松症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41 |
19095135210010 |
劉雅夫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低溫等離子體對銅綠假單胞菌殺菌作用機理及在羊肉中應用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42 |
19083200210007 |
孟柯柯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長莖葡萄蕨藻多糖對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謝的改善機制研究 |
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團隊 |
|
43 |
19083200210008 |
彭紫亭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南海熱帶地區海藻中重金屬的差異性生物 累積及健康風險評估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4 |
19085231210019 |
李文田 |
食品工程 |
老椰子水基斯達酵母胞外多糖結構、流變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
2022年5月29日8:30 |
5-301 |
第4組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5 |
19085231210017 |
李曾情 |
食品工程 |
果膠糖基化椰子分離蛋白制備、結構鑒定及乳化穩定機制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6 |
19085231210026 |
孫義周 |
食品工程 |
超聲聯合pH-shift、預加熱對椰子蛋白物理化學特性及椰漿穩定性影響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7 |
19085231210040 |
吳紀林 |
食品工程 |
超聲處理對椰子水品質及其糖代謝的影響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8 |
19085231210018 |
李玮 |
食品工程 |
載沒食子酸的複合多糖遞送系統 的構建、表征及應用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49 |
19085231210031 |
唐志淩 |
食品工程 |
3-蒈烯對莓實假單胞菌的抑菌機理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50 |
19085231210002 |
鮑彥蓉 |
食品工程 |
促進發酵芒果汁産香的非釀酒酵母篩選及應用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51 |
19085231210003 |
蔡程晨 |
食品工程 |
生物轉化類胡蘿蔔素菌株的篩選及其應用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52 |
19085231210008 |
陳瑞鑫 |
食品工程 |
乳酸菌與非釀酒酵母菌混合發酵芒果汁的研究 |
熱帶果蔬加工團隊 |
|
53 |
19095135210014 |
石友盛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黃皮的風味特征、酚類化合物表征及其體外消化特征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54 |
19095135210020 |
姚林伶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桃金娘酚類物質構成譜分析及其對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潛在機制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55 |
19085231210022 |
秦潔茹 |
食品工程 |
椰子水預處理對貯藏品質的影響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56 |
19085231210013 |
黃佳明 |
食品工程 |
針葉櫻桃中VC的變化規律和針葉櫻桃果汁加工工藝研究 |
食品生物技術團隊 |
|
57 |
19085231210030 |
唐雪梅 |
食品工程 |
綠葉山螞蝗分離蛋白皮克林穩定劑的制備、表征及應用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58 |
19085231210025 |
石芬 |
食品工程 |
火龍果籽多酚對椰子油品質的影響研究 |
|
5-302 騰訊會議 |
第5組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線上答辯 |
59 |
19085231210041 |
徐軍 |
食品工程 |
牛Ⅴ型膠原的制備及其生物學評價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線上答辯 |
60 |
19083200210012 |
楊易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椰子蛋白與親水膠體的相互作用及複合乳液性質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線上答辯 |
61 |
19085231210023 |
曲星辰 |
食品工程 |
仙人掌果果皮多糖理化性質及乳液制備的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線上答辯 |
62 |
19085231210004 |
曾順江 |
食品工程 |
菠蘿蜜多糖對高脂誘導肥胖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及機制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3 |
19083200210002 |
姜宗伯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基于大豆蛋白與多糖制備高内相乳液和油凝膠及其表征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4 |
19085231210024 |
佘明漢 |
食品工程 |
澱粉樣纖維-阿魏酸-殼聚糖雙網絡水凝膠的構建、性能及其抑制AGEs活性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5 |
19085231210006 |
常祥祥 |
食品工程 |
木薯β-葡萄糖苷酶的分離純化及酶學性質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6 |
19085231210033 |
田永莉 |
食品工程 |
分子模拟研究海藻糖對橡膠籽β -葡萄糖苷酶熱穩定性的影響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7 |
19085231210043 |
姚珊 |
食品工程 |
槟榔籽納米纖維素的制備、表征及應用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8 |
19083200210005 |
劉曉玲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槟榔殺青過程中生物堿變化與浸出動力學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69 |
19085231210038 |
王申宛 |
食品工程 |
幾種親水膠體抑制海綿蛋糕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形成的機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70 |
19083200210009 |
王麗強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椰子蛋白熱誘導凝膠機制與乳液應用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71 |
19095135210017 |
陶雨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等離子體處理對椰子水品質的影響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72 |
19095135210023 |
趙鑫鑫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椰子油體乳液制備與負載 β-胡蘿蔔素的研究 |
功能性食品團隊 |
|
73 |
19095135210015 |
蘇本超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基于納米抗體和二維納米材料檢測人血清甲胎蛋白的免疫傳感體系構建研究 |
2022年5月29日8:30 |
5-304 |
第6組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4 |
19095135210018 |
謝桂芳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基于納米抗體和金納米材料檢測胡椒中赭曲黴毒素A的免疫傳感體系構建研究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5 |
19085231210049 |
左思敏 |
食品工程 |
基于代謝組學研究不同栽培基質與加工方式對海南産鐵皮石斛代謝成分的影響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6 |
19095135210006 |
李家豪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低溫等離子體聯合改性對長豇豆澱粉影響的研究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7 |
19095135210012 |
倪偉舒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阿黴素遞送體系的構建及其抗癌性能研究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8 |
19095135210025 |
朱特林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桑葉中多農藥殘留分析及種植-制茶過程中典型農藥殘留消解研究 |
食品質量與安全團隊 |
|
79 |
19083200210003 |
雷怡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雞蛋白溶菌酶通過調控Parkin/TACAN通路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機制研究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0 |
19095135210001 |
薄璐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香水蓮多糖的分離鑒定及下調RAW264.7細胞NF-κB表達機制研究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1 |
19083200210004 |
李林芝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基于新型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傳感檢測食品中赭曲黴毒素A的研究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2 |
19085231210011 |
馮露 |
食品工程 |
綠葉山螞蝗納米纖維素與聚乙烯醇複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抑菌領域的應用初探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3 |
19095135210002 |
陳冰冰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膳食添加菊粉對高脂飼養小鼠脂代謝及腸道菌群的影響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4 |
19095135210022 |
張迎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金黃色葡萄球菌 ATCC 6538中tRNA修飾圖譜的繪制——基于tRNA測序技術的方法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5 |
19095135210024 |
鄭詩瑤 |
食品加工與安全 |
外源原花青素處理對荔枝果實采後褐變及失色的影響研究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
86 |
19085231210001 |
包昆鹭 |
食品工程 |
提高檢測咖啡中赭曲黴毒素A免疫分析方法靈敏度的研究 |
食品營養與健康團隊 |
|